首页>>报告体会>>工作报告 >> 市投资促进局2023年工作情况汇报

市投资促进局2023年工作情况汇报

时间:2024-01-04 22:41:05 本站 点击:46


今年以来,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市投资促进局坚持以***新时代中国特色****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***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,聚焦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,聚力“三新”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,围绕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“两都五基地”目标,坚持大抓项目、抓大项目、抓新项目、上好项目,强化龙头招引、沿链对接、靶向引进,尽最大力量释放投资增量,全力打造牵引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“强引擎”。

一、主要成效

(一)“三新”产业规模逐步壮大。牢固树立“产业为要、项目为王”发展理念,19月,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5个,申报到位资金518.81亿元,完成自治区615亿元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84.36%,进度排名全区各地市第一。其中,实施“三新”产业项目298个,到位资金253.12亿元,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总到位资金的54.68%和48.79%。一是牵线搭桥主动服务链主企业。加强与TCL中环、晶盛、新澳等链主企业对接,推动35GW硅片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,邀请中国电子行业联合会、新澳集团50名券商考察对接电子信息、轻工纺织产业项目,研究分析我市发展工业蓝宝石等光电产业优势,精准对标三安光电等头部企业。二是全力攻坚推动产业链关键项目引进。龙祥80万吨光伏支架项目落地填补我区空白,晶盛1亿千米金刚线项目开工为半导体级晶圆片、蓝宝石衬底片、光伏硅片等产业配套核心辅料,吉利聚能10万吨物理法高纯多晶硅项目开工补链,宏基特种石墨配套新型电池产业链,多个光伏电站开工拓展光伏产业应用端,助推产业优势加速转化为新的招商竞争优势。三是统筹谋划引领全市招商方向。制定产业招商政策清单、龙头企业清单、配套企业清单、重点项目清单、招商资源清单“五个清单”,围绕光伏、储能电池、工业蓝宝石、半导体硅材料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、乳制品、葡萄酒、枸杞深加工等11条细分产业链布局情况,梳理龙头企业21家、配套企业19家,引导全市按图索骥、针对性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。建立重点项目推送台账,根据各县(市)区、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和承接能力,推送九州动脉隧道技术公司磁动力散装物料运输系统及总部项目、华驰动能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飞轮储能项目、京东乡村振兴产业项目(新农批)、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电站等产业项目20余个,确保项目对接不间断。

(二)重大活动签约成果丰硕。一是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期间,聚焦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,按照洽谈成熟度高、落地投资可能性大的原则,对征集项目认真筛选,经过3次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,确定签约项目43个,签约金额262.9亿元,签约金额位列五市第一。其中,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项目29个,签约金额153.5亿元,项目个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7.4%、58.4%;合同类项目36个,签约金额160.7亿元,项目个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83.7%、61.1%,合同项目个数和金额比上届分别增加33.3%、17.9%。二是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期间,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9个,签约金额318.75亿元,签约金额位列五市第一。从产业类别看,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项目42个,签约总金额307.6亿元,产业项目占比达到91%。从签约类型看,合同项目25个,签约总金额105.25亿元;协议项目24个,签约总金额213.5亿元。三是第三届中国(宁夏)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,加大葡萄酒产业招商力度,组织签约项目83个,签约金额107亿元,其中:投资类项目40个,签约总金额98.5亿元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储备了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。

(三)凝聚合力招商氛围浓厚。发挥投促部门示范引领作用,调动县(市)区、园区、市直部门及产业专班服务招商工作积极性,推动招商引资双向奔赴。一是高频对接储备项目。截至9月底,市直部门、县(市)区、园区组建招商小分队赴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地“走出去”268批次,其中,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外出61批次,对接考察中科曙光集团、亚信集团、中石油天然气集团等958家企业,邀请吉利科技集团、华弛动能(北京)科技、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等企业来银考察1917批次,共储备30GWh钠离子电池项目、一体成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、液晶显示器加工出口项目等在谈项目383个,计划投资总额1740.87亿元。二是打通资本招商路径。借助产业基金及国有资产盘活,联动国资等部门精准对接中金国宏、中财融商、山东高速等企业,促成供应链金融、纺织项目盘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参加央企宁夏合作座谈会及央企宁夏行活动,签约项目6个,签约金额227亿元。三是部门联动精准发力。围绕工业强基,联动工信、发改等部门邀请金盘智能科技、北京九州动脉等企业来银考察,推动华驰飞轮储能制造等项目落地;联动工商联走出去举办厦门、杭州推介会,策划举办“百城千企万里行”活动,进一步织密招商信息网络;会同国资委参加“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投资推介会”,专题推介市发展环境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积极对接央企寻求合作;联合金融局共同前往佛山学习设立基金、股权招商等先进经验。四是招商引荐挖掘资源。在深圳、西安、杭州建立3处“双招双引”联络处,通过深圳宁夏商会、陕西宁夏商会、阅海湾企业家联合会,组织各县(市)区、园区在深圳、西安、杭州等地举办3场次专题推介会,对接各类企业300余家。

(四)招商基础逐步夯实。一是连续荣膺“中国投资热点城市”称号。通过前期主动争取、积极申报,我市在产业基础、产业成长性、产业投资环境等4个维度20个指标测评中,因投资热力和产业活力两大项指标排名靠前,在商务部于厦门举办的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再次荣膺“中国投资热点城市”称号。二是“一月三督办”激发招商活力。建立签约项目包抓和通报推进机制,一月一推进、一月一通报,季度督、半年晒、全年考,压茬落实年度任务。推进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考察学习等五大活动148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加快进度,目前已实施项目110个,实施率74.3%,累计到位资金55.75亿元,履约率过半。三是招商政策不断优化。建立招商引资政策一本通,研究分析对比周边政策及要素资源,修订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确保产业政策及时跟进。

二、工作亮点

(一)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绝对值排名全区第一。19月,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5个,申报到位资金518.81亿元,完成自治区615亿元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84.36%,占全区到位资金总数(1500亿元)的34.6%,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数绝对值排名全区第一。

(二)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。聚焦“三新”产业,围绕“两都五基地”建设统筹园区产业招商,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开展产业链招商。19月,“三新”产业项目298个,到位资金253.12亿元,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总到位资金的54.68%和48.79%。龙祥80万吨光伏支架项目落地填补我区空白,晶盛1亿千米金刚线项目开工为半导体级晶圆片、蓝宝石衬底片、光伏硅片等产业配套核心辅料,吉利聚能10万吨物理法高纯多晶硅项目开工补链,宏基特种石墨、昆明理工年产2000kVAh新型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基地(一期)配套新型电池产业链,我市多个光伏电站开工拓展光伏产业应用端。正在积极对接华驰磁悬浮飞轮储能设备生产等延链补链项目,助力“三新”产业聚链成群。

(三)圆满完成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工作任务。一是签约项目成果丰硕。围绕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活动主题,确定签约项目43个,签约金额262.9亿元,签约金额位列五市第一。其中,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项目29个,签约金额153.5亿元,项目个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7.4%、58.4%;合同类项目36个,签约金额160.7亿元,项目个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83.7%、61.1%,合同项目个数和金额比上届分别增加33.3%、17.9%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储备了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。二是圆满完成广东主题省接待任务。按照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执委会工作安排,积极承担我市对口接待广东主题省代表团具体工作,制定“1233”工作方案(即制定1个接待方案、保持广东省和自治区商务厅2方联系、成立3个接待工作组、制作3套接待手册),高标准、严要求做好广东主题省代表团近400人的接送机、酒店入住、证件发放、参会提醒、转场引导、宴会用餐、考察观摩等工作,全面推进接待工作有序开展,未漏一人,未接到一起投诉。三是积极参加主题省经贸交流活动。协助自治区商务厅组织粤宁经贸交流合作推介会、粤贸全国2023广东产业招商推介会,制作中英双语投资推介词、推介PPT、宣传片、宣传册,开展2场市投资推介。组织经开区与深圳市冠泰装饰集团签订总投资3亿元的高纯氧化铝项目,全市共对接韩国WOOLGLOBAL株式会社、深圳和铭电子公司、佛山淳美包装等企业139家,与其中41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有力推动粤宁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。四是精心组织产业观摩活动。先后征集推荐24个拟考察点,围绕清洁能源、新型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文化旅游和葡萄酒产业拟定4条考察路线,提前踩点考察观摩线路,优化细化观摩点位,积极邀请广东主题省代表团23名嘉宾考察观摩清洁能源、新型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,感受市产业发展成就,积极推动粤宁产业合作。

(三)连续荣膺“中国投资热点城市”称号。借助第二十三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机遇,大力宣传我市建设“两都五基地”、打造“三新”产业新高地的经济发展战略,布局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,打造新材料和新能源2个千亿级、新食品1300亿级产业集群,努力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新材料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能源低碳示范园区的强劲发展势头,再次荣膺“中国投资热点城市”称号。

三、存在的问题

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:一是“引进项目带动一个产业”的效果还不突出。全市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58个,到位资金305.44亿元。除经开区大项目产业底色浓外,其他县(市)区、园区大项目以续建为主,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领域,距离“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”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;部分园区产业发展定位过多、精准度不够,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。二是签约项目贡献不足。去年以来,在各类活动中签约的148个招商引资项目中,实施率虽达74.3%,但资金到位率仅5.27%。落地的项目中,轻资产及投资较小项目占比较大,部分大项目洽谈不成熟,未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,项目建设软硬环境准备不足,存在“签约易,落地难”情况。三是产业专班支持指导县(市)区、园区招商力度还不够。以招商引资为牵引,产业专班各部门指导、帮助、联合各县(市)区、园区开展专题招商力度还不够,与各产业头部企业对接、开展产业链研究、项目谋划等针对性还不强,招商合力发挥的还不好。四是招商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。资本招商作用还没有很好地释放,发改、工信、科技等部门产业支持政策资金对招引项目的作用发挥的不好,财政奖补资金“撒了胡椒面”,没有很好地聚焦大项目精准“补改投”,财政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,需要加快市场化招商步伐。

四、2024年工作思路
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十三届四次、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五届七次、八次全会部署,进一步聚焦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,聚力“三新”产业发展方向,以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“两都五基地”和西部地区领先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先导区为目标,强化大力招、全面引措施,推动区域联动、产业协同、企业互动高频高质开展,大力招引战略国企、实力民企、知名外企,加快落地一批投资大、见效快、带动强、发展好的优质项目,力争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个数突破600个以上,新引进500强企业2家以上,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5个以上,招引“三新”产业相关配套企业不少于20家,“三新”产业招商引资占比达到55%以上,奋力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,为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劲动力。

(一)强化战略思维,在项目招引上再提升。谋划储备项目就是谋未来、谋发展。要着眼国家和自治区所需、我市所能、群众所盼,坚持“数量”“质量”并重,算好大账、长远账,以更大力度、更实举措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、扩大总盘子,实现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。一是聚焦“两都五基地”,加强产业群链招商。光伏产业链对标天合光能、阳光电源等链主企业,瞄准电池片由P型向N型切换窗口期,着力引进高纯石英砂、银浆、组件、逆变器、接线盒、组件回收等项目;电池产业链对标中材科技、欣旺达等链主企业,着力引进隔膜材料、电芯制造及消费电池、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等项目;工业蓝宝石产业链对标上海铱铭硅材料、紫光国微等链主企业,着力引进5N高纯氧化铝、LED衬底等项目;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链对标三安光电、沪硅产业等链主企业,着力引进大尺寸晶圆、外延片及芯片制造等项目;乳制品产业链对标贝因美、伊利等链主企业,着力引进婴幼儿配方奶粉、奶酪等乳制品项目;葡萄酒产业对标优传集团、烟台神马包装等链主企业,着力引进葡萄酒销售、包装等配套项目;装备制造、枸杞精深加工、羊绒等产业链对标国内链主企业,着力引进产业链中下游项目。二是聚焦“东西两个增长极和中部服务带”产业发展布局,加强城市群战略招商。强化我市经开区、苏银产业园、宁东基地产业链、供应链协同招商。进一步发挥经开区招商“领头羊”和产业聚集度高的作用,研究出台产业基金、绿电园区、产业链发展方面强有力支持政策,瞄准半导体产业及光伏替代产品研发生产方向引进项目,壮大“三新”产业集群发展;优化苏银产业园产业定位,充分利用好区市两级政策叠加、生活服务配套和苏银共建等优势,精准引进装备制造、轻工纺织、生物医药、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,主动融入宁东基地产城融合发展。三是聚焦“中部服务带”,加强协同招商。统筹推进兴庆区、金凤区、西夏区商贸+文旅融合、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健康养老、生活圈配套招商,依托中关村双创园、阅海湾中央商务区、兴庆区商贸物流中心引进研发检测、“互联网+”、数字经济、平台经济、总部经济、结算经济项目,推动三产扩容升级赋能。做强县域产业招商。聚合市与*区、*县与*工业园区、*县与*工业园招商合力,壮大现代纺织、循环经济、食品加工、生物医药、现代农业等产业规模。四是聚焦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先导区,加强精准招商。借助全国唯一“交换中心+枢纽节点”双中心省区首府城市优势,积极融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布局,抢抓“东数西算”机遇,紧盯京洲控股好食材、北京算能服务器生产、中科曙光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,逐步对接引进服务器生产、数据要素等人工智能产业项目,全力打造人工智能芯片基础软硬件适配示范推广基地,为我市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。

(二)强化系统思维,在项目建设推进上再突破。一是落实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。紧盯隆基、中环、晶盛、蒙牛等已落地企业,优化产业、市场、融资等服务措施,全要素对接,促进大企业、好项目持续不断投资,推动晶环坩埚四期、中欣晶圆单晶技术研发中心及中试线建设项目和12英寸硅片生产、市中粮饲料二期等项目增资扩产,确保招商引资不断档、不停步。紧盯庆华、华驰、金盘等主动来银考察企业,实行领导包抓、园区分流、台账管理、动态跟进,确保项目落实好、推进实、节奏快、流程顺。二是实行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化推进机制。紧盯自治区党政代表团、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签约项目,建立在建年度投资大、签约落地可能性大和长期跟踪意愿大的3个“十亿元以上大项目库”,通过牵头统筹一月一更新、联合督查一季一通报,半年考核、全年交账,检验各县(市)区、园区项目谋划实不实、对接勤不勤、落地快不快,真正把项目“台账”转化成资金“指标”。三是优化市县区一体化服务机制。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分工,重大项目协调市级领导包抓,跨区域项目部门统筹推进,一般项目县(市)区、园区属地包干,主动补位服务,构建纵向协同、横向联动的项目落地推进机制。

(三)强化创新思维,在提升竞争优势上再发力。一是厚植税源项目。优化营商环境引企业、争项目,全过程跟进、全天候服务,引导已落地企业建立实体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,推动后备企业上市融资,加快引进“税源型”总部经济、平台经济、结算经济项目,切实留住存量,引进增量,培植壮大税源。二是盘活闲置资产。联动“三区”加大以商招商、合作招商、双创招商力度,引进一批金融服务、科技研发、文化创意、品牌酒店等项目,盘活城区闲置楼宇和“烂尾工程”。联动市国资委及国有企业,进一步厘清国有存量资产家底,优化项目包装,强化产业和资本导入,加大招商推介力度,对接引入民营企业、社会资本采用改造扩建、并购重组、产权转让和市场化运营等方式,精准推动文化城、滨河国际医疗城等27个资产好、运营低的项目有效盘活,加快国企资产变资本、变资源,更好地服务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。三是聚合政策优势。开展招商引资政策效能评估,修订产业招商引资指引,分产业编制招商引资政策“一本通”,提高政策直达效率,着力解决政策不聚焦问题。研究复制先进地区资本招商模式,加强与自治区国有投资、运营公司及社会资本合作建立“资金池”,提升市属国有企业信用等级,以基金运作创新带动投融资模式创新,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“三新”产业,以资本“领投”推动产业招商“领跑”。四是打造招商铁军。强化苏银、闽银合作,深化推进园区共建及招商干部驻点、跟班、代培等机制,梳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项目,提升招商人员信息捕捉、项目对接等实战经验,着力解决产业研究不够、项目谋划不准、企业对接不专业等问题。